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 > 正文内容

佛二代”释永信之子接过衣钵?少林寺辟谣

admin1年前 (2024-08-07)教育134

少林寺就“佛二代”释永信之子接过衣钵的谣言发表声明

佛二代”释永信之子接过衣钵?少林寺辟谣

谣言传播情况

近日,有多家自媒体账号发布消息称,“佛二代”释永信之子释正恩已经接过衣钵,这一消息在网络上迅速传播,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然而,这些消息的真实性令人怀疑,因为少林寺已经公开辟谣,称这些消息纯属恶意捏造。

辟谣声明内容

少林寺在其声明中明确表示,关于释永信方丈的谣言都是无中生有的恶意捏造,是对释永信方丈的严重诬蔑。这些网络造谣诽谤不仅对释永信方丈的声誉造成了恶劣影响,也对少林寺的名誉及少林僧团的形象造成了严重损害。更为严重的是,这些谣言还蓄意诋毁了中国佛教,戏弄了广大信徒的感情,引起了国内外佛教界的愤慨。因此,少林寺决定通过法律途径追究相关人员和账号的法律责任,并呼吁执法机关将调查及处理结果及时公布,以还少林寺和释永信方丈的清白。

社会风尚倡导

在声明中,少林寺还强调了我国社会倡导的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文明健康的社会风气,反对自造恶业、人人自危的行为。少林寺及其方丈释永信欢迎社会各界的批评和建议,但同时也倡导让证据说话,反对捕风捉影、盲目炒作,更坚决反对恶意虚构、造谣中伤。声明最后强调,网络并非法外之地,任何人都应对自身的言行负责。

结论

综上所述,少林寺已经就“佛二代”释永信之子接过衣钵的谣言发表了明确的辟谣声明,指责这些谣言是恶意捏造的,并对释永信方丈的声誉和少林寺的形象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少林寺表示将通过法律途径追究造谣者的责任,并呼吁社会各界理性对待网络信息,让证据说话,反对无端猜测和虚假传播。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文雀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360wq.com/index.php/post/1854.html

分享给朋友:

“佛二代”释永信之子接过衣钵?少林寺辟谣” 的相关文章

入住酒店不再要求“强制刷脸”是法治的回归

入住酒店不再要求“强制刷脸”是法治的回归

入住酒店不再要求“强制刷脸”是法治的回归在酒店办理入住登记时,很多旅客都习惯了“刷脸”。不过,上海近日发布,严禁对已出示本人有效身份证件的旅客进行“强制刷脸”核验。事实上,不只是上海,国内多地已开始调整此项政策。深圳、杭州、苏州等地多个酒店明确:不再要求“强制刷脸”,只需要登记身份证即可入住。不少旅...

泰国警察绑架勒索5名中国游客!仍有人在逃

泰国警察绑架勒索5名中国游客!仍有人在逃

泰国警察绑架勒索中国游客事件概述事件基本情况泰国曼谷丁丹(DinDaeng)警察局日前披露了一起涉及中国游客的绑架勒索案件。据报道,有多名自称是泰国警察的男子闯入中国游客居住的酒店房间,声称这些游客违反了相关法律,需要到警察局接受调查。这些犯罪分子随后将中国游客带到停在酒店外的汽车内,并驶向偏远地区...

美推迟限制中国石墨,对全球汽车行业会有什么影响?

美推迟限制中国石墨,对全球汽车行业会有什么影响?

美国推迟限制中国石墨对全球汽车行业的影响1. 对美国汽车行业的影响美国推迟限制中国石墨的使用,对美国汽车行业来说是一大胜利。这使得更多的电动汽车有资格获得高达7500美元的税收抵免,有助于刺激电动汽车的需求,推动美国汽车工业的发展。此外,这一决定也有助于创造就业机会,并提高消费者对电动汽车的接受度。...

设计大奖一中国获奖作品被指抄袭,“文化挪用”是否是法律意义“抄袭”?

设计大奖一中国获奖作品被指抄袭,“文化挪用”是否是法律意义“抄袭”?

设计大奖中国获奖作品争议及文化挪用的法律含义1. 事件背景在2024年4月25日公布的第70届TDC纽约字体指导俱乐部大奖中,有27件来自中国地区的作品获奖。其中,系列作品《福、禄、寿》因其“寿”字设计与传统书画作品《鱼寿图》的相似性而引发了网友的关注和争议,有声音质疑该作品涉嫌抄袭。2. 作者回应...

商人”郭敬明做妆造生意:人均消费1500, 愿者上钩

商人”郭敬明做妆造生意:人均消费1500, 愿者上钩

郭敬明的妆造生意1. 商人郭敬明的新身份郭敬明,这位在中国文坛和影视界都颇具影响力的作家和导演,最近又解锁了一个新的身份——妆造店工作室老板。他在上海静安区的中心位置开设了一家名为“SHISPACE舍作”的妆造店,开业仅4个月就登上了大众点评网上海美容/SPA热门榜第一名。2. 妆造店的特色服务这家...

年轻人流行辞职去种地,是追求田园梦还是互联网致富捷径?

年轻人流行辞职去种地,是追求田园梦还是互联网致富捷径?

年轻人辞职种地的原因分析追求田园梦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辞职去种地,这背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包括对城市生活的厌倦,对农业生活的积极拥抱,以及对新生活的向往。这些年轻人看到了农业的希望与可能,他们选择精耕细作的种植模式,以保护土地和人的健康为出发点。他们相信农业可以与可持续发展相结合,不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