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科技 > 正文内容

科学家培育出“迷你大脑”,最终会产生意识吗?

admin8个月前 (08-25)科技113

“缸中迷你大脑”:类器官技术的迅猛发展引发意识探讨

科学家培育出“迷你大脑”,最终会产生意识吗?

近日,生物学家们在实验室培养皿中成功培育出“缸中迷你大脑”——脑类器官的消息引发了广泛关注。这种只有几毫米宽的大脑神经细胞集群,已经能够模拟部分大脑功能,引发了人们对于其是否会产生成意识的讨论。

类器官技术,即通过体外三维培养多能干细胞或成体细胞,自组织形成与人体器官结构高度相似,并能复现被模仿器官部分功能的微型模型,其起源可以追溯到1907年。当时,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的动物学教授H.V.Wilson发表论文,揭示了海绵细胞可以通过机械分离后重新聚集,并自组织成具有正常生命功能的全新海绵。这一发现奠定了类器官培育技术的重要基础——自组织能力。

到了20世纪50年代,其他科学家开始利用不同动物细胞进行类似的实验,表明脊椎动物细胞也拥有自组织能力。这一特性使得细胞在合适的培养环境下,能够各司其职,自组织形成类器官。

干细胞技术的发展进一步推动了类器官技术的进步。上世纪80年代,前苏联科学家A.J.Friedenstein团队在骨髓中发现了一种成骨干细胞,或骨髓基质干细胞,可通过体内实验生成多种骨骼组织。90年代,美国凯斯西储大学生物学教授Arnold Caplan将其重命名为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MSC),并证实其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能力,可转化成各种细胞类型,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价值。

如今,类器官技术已经在多个领域展现出巨大的潜力。特别是在脑类器官的研究中,科学家们正在探索这些“迷你大脑”是否会产生意识。这一问题不仅涉及到科学技术的进步,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文雀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360wq.com/index.php/post/2956.html

分享给朋友:

“科学家培育出“迷你大脑”,最终会产生意识吗?” 的相关文章

波音新CEO一上任,就要先解决两大难题

波音新CEO一上任,就要先解决两大难题

波音迎来新CEO:奥特伯格能否力挽狂澜?近日,波音公司正式宣布任命前柯林斯CEO凯利·奥特伯格(Robert K. "Kelly" Ortberg)为新任CEO,接替即将在今年内离职的现任CEO卡尔霍恩。这一人事变动引发了业内外的广泛关注和讨论。据悉,奥特伯格将于8月8日正式走马上任。值得注意的是,...

椅背上的“神秘纹路”是怎么回事,世界出bug了吗?

椅背上的“神秘纹路”是怎么回事,世界出bug了吗?

椅背上的“神秘纹路”竟是科学现象?揭秘摩尔纹的奥秘近日,一位名为王同学的学生在准备报废一台旧电脑椅时,意外发现椅背上出现了奇特的“涟漪”纹路。这一现象引发了他对于世界是否出现“bug”的猜想。然而,这种看似神秘的纹路实际上有着科学的解释——摩尔纹。摩尔纹是一种常见的光学现象,当两个等间距的条纹图案叠...

裁员15000人,芯片巨头英特尔断臂求生

裁员15000人,芯片巨头英特尔断臂求生

英特尔大规模裁员,能否挽救业绩下滑?近日,英特尔发布了2024年第二季度业绩报告,盈利表现未达预期。为了扭转局面,英特尔宣布将进行全面的成本削减措施,其中包括大规模裁员。此次裁员规模将达到15%以上,计划在2024年下半年持续进行。此外,英特尔还将大幅削减营销、行政费用、非研发费用等各项开支,目标是...

王楚钦球拍被踩断,巴黎奥组委回应

王楚钦球拍被踩断,巴黎奥组委回应

巴黎奥运会混双冠军王楚钦球拍被踩断,巴黎奥组委回应在巴黎奥运会混双比赛中,中国选手王楚钦与孙颖莎夺得冠军后,王楚钦的球拍不幸被一名摄影师踩断。这一事件迅速引发了广泛关注和讨论。8月1日晚,巴黎奥组委在接受北京青年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正对此事进行调查,并承诺将采取措施确保类似事件不再发生。奥组委对此...

跟换球拍到底有没有关系?中国科协发文

跟换球拍到底有没有关系?中国科协发文

王楚钦爆冷出局,换球拍真的无关紧要吗?在巴黎奥运会乒乓球男子单打比赛中,中国“头号种子”选手王楚钦以2比4的成绩不敌瑞典选手莫雷加德,爆冷出局,无缘16强。这一结果引发了公众的广泛热议。此前,王楚钦的球拍在混双金牌直播时被踩坏,此次失利更是让社交媒体上关于此事的讨论愈演愈烈。尽管王楚钦本人表示“换球...

金宇澄:《繁花》里的人物,是有原型的

金宇澄:《繁花》里的人物,是有原型的

《繁花》的成功秘诀:金宇澄的创新语言与王家卫的视觉魔法近日,著名作家金宇澄在“香港书展2024”上透露,《繁花》这部备受瞩目的小说,其人物灵感来源于现实生活。金宇澄通过结合上海话与普通话的独特运用,成功填补了中国文学中的空白,吸引了大量读者的关注。在对谈活动中,金宇澄分享了《繁花》的创作背景及其背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