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 > 正文内容

旷代“记者”萧穆及其日记

admin1年前 (2024-08-31)社会90

近代掌故的珍贵记录:《敬孚日记》揭示晚清社会变迁

旷代“记者”萧穆及其日记

近日,由凤凰出版社出版的《萧穆日记》整理本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这部日记的主人公萧穆,字敬孚,是清道光十五年(1835年)出生于桐城的文人,以其深厚的古文造诣、方志学和文献学研究而闻名。然而,随着《敬孚日记》的影印和整理本的出版,萧穆的另一个身份——晚清时期的“独立记者”,逐渐被人们所认识。

萧穆的日记起始于咸丰十年(1860年),终止于光绪三十年(1904年),跨越了四十五年的时间,篇幅超过二百万字。这部日记不仅是萧穆个人生活和思想的记录,更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社会变迁的重要见证。萧穆以其广泛的兴趣和坚持不懈的书写,记录了晚清社会的变迁、学术的动态演进以及时代人物的浮沉。

萧穆的日记与其他同时代的长篇日记有所不同。他不仅记录了自己所见所闻,还主动探寻并记录了大量的历史掌故和社会现象。这种主动的记录方式,使得他的日记更像是一个时代的采访本,展现了他对记录世界的自觉和热情。

《萧穆日记》的整理者之一蒋明恩在“前言”中指出:“通过萧穆日记,我们能够窥见晚清社会的变迁、学术的动态演进以及时代人物的浮沉。”这部日记的出版,不仅为晚清研究提供了极为丰富的新材料,也让世人更加熟知萧穆作为晚清社会重要记录者的面相。

萧穆的日记反映了他作为一个读书人,如何通过日记这种新的表达方式,体察自身并与世界进行互动。他的日记不仅是个人生活的记录,更是对时代变迁的敏锐捕捉和深刻反思。通过对萧穆日记的广泛研读,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晚清社会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总之,《萧穆日记》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历史文献,它不仅记录了一个时代的变迁,更展现了萧穆作为“独立记者”的独特视角和深厚学养。这部日记的出版,对于研究晚清社会历史具有重要的意义,也为后人提供了一份宝贵的文化遗产。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文雀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360wq.com/index.php/post/3191.html

分享给朋友:

“旷代“记者”萧穆及其日记” 的相关文章

中英联合制作歌剧《蝴蝶夫人》:高温下排练,出票近九成

中英联合制作歌剧《蝴蝶夫人》:高温下排练,出票近九成

上海大剧院2024/25演出季启幕,《蝴蝶夫人》再现经典上海大剧院将于8月9日至11日拉开其2024/25演出季的序幕,由上海歌剧院、英国皇家歌剧院和上海大剧院联合制作的普契尼歌剧《蝴蝶夫人》将成为此次演出季的亮点。这部歌剧不仅是对普契尼逝世100周年的纪念,也是《蝴蝶夫人》首演120周年的庆祝。上...

郑钦文,打球快乐!

郑钦文,打球快乐!

郑钦文:从武汉到澳网决赛,00后的网球新星2024年1月,当郑钦文独自站上澳网决赛的赛场时,距离李娜在澳网公开赛夺得女单冠军已经过去了整整十年。这个来自湖北十堰的女孩,带着独属于00后的自信和阳光,正在书写属于自己的网球传奇。郑钦文的名字对于外国人来说可能有些难以发音,他们总是把“Qin”念成“Qu...

晒背10天瘦了4斤,三伏天晒背真能减肥吗?真相是→

晒背10天瘦了4斤,三伏天晒背真能减肥吗?真相是→

晒背真能减肥吗?——揭秘“晒背10天瘦4斤”的真相近日,一则网友发帖称“晒背10天瘦4斤”的消息在网络上引发热议,迅速登上热搜榜,成为热门话题。该网友声称,每天在楼顶晒背半小时,不仅体重减轻,还感觉眼神变得更加清澈。然而,这一现象真的是普遍有效的减肥方法吗?专家指出,晒背减肥的效果并不科学。减肥本质...

算力即权力,英伟达何以成为“硅谷恶龙”?/ OpenAI联合创始人中的两人将离开公司

算力即权力,英伟达何以成为“硅谷恶龙”?/ OpenAI联合创始人中的两人将离开公司

谷歌反垄断诉讼败诉,OpenAI高层变动,马斯克再诉OpenAI近日,科技巨头谷歌在美国联邦地区法院的一起反垄断诉讼中败诉。法官阿米特·梅塔裁定,谷歌通过与手机厂商和浏览器服务商签订独家协议,支付费用使其成为默认搜索引擎,违反了反垄断法。谷歌全球事务总裁肯特·沃克表示,公司计划对裁决提起上诉。与此同...

四川康定山洪泥石流灾害已致12人遇难、15人失联

四川康定山洪泥石流灾害已致12人遇难、15人失联

四川康定国道318应急通道抢通,救援工作全面推进8月3日凌晨,四川甘孜州康定市姑咱镇突发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截至6日10时,灾害已导致12人遇难、15人失联。其中,4辆车共11人坠入桥下,1人成功获救,3人遇难,7人失联;康定市姑咱镇日地村9人遇难,8人失联。灾情发生后,...

驻演小剧场走出亚洲大厦后:上海离“亚洲演艺之都”还有多远?

驻演小剧场走出亚洲大厦后:上海离“亚洲演艺之都”还有多远?

上海亚洲大厦:小剧场驻演的新纪元近日,上海亚洲大厦以其独特的魅力成为年轻观众的聚集地。每晚六点后,大批观众在九江路和汉口路上聚集,等待演出开场。演出结束后,大厦门口人头攒动,闪光灯、快门声、尖叫声此起彼伏,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上海的演出市场正在经历一场变革,尤其是小剧场的兴起。李然,一位热爱戏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