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科技 > 正文内容

“水花消失术”如约登场,全红婵和陈芋汐是怎么把水花“揉”没的?

admin9个月前 (08-07)科技132

中国跳水队再夺金牌!全红婵和陈芋汐演绎“水花消失术”

“水花消失术”如约登场,全红婵和陈芋汐是怎么把水花“揉”没的?

在中国跳水队的辉煌历程中,全红婵和陈芋汐在女子双人10米跳台比赛中再次为中国队摘得金牌。她们的出色表现不仅展现了高难度的动作和技术稳定性,更让人们惊叹于她们的“压水花”技术。这一技术不仅是跳水比赛中的关键,更是中国跳水队在国际赛场上保持领先地位的重要保障。

在比赛中,观众们常常会注意到运动员入水时几乎没有水花溅起,这并非偶然,而是经过长期训练和技术创新的结果。全红婵和陈芋汐采用了一种特殊的入水手型,即两手相握,掌心先触水,这样的手型使得入水时的迎水面积减小,从而减少了水花的产生。

这种入水技术的演变并非一蹴而就。最初,跳水运动员入水时习惯于两手合拢、手臂伸直,但如果脚先入水,则会脚面绷直,让脚尖首先插入水中。然而,这种做法虽然减少了初始的水花,但在实际比赛中仍会产生较大的水花。后来,有运动员偶然发现勾脚动作入水反而能减少水花,这一发现逐步演变成了现在的“压水花”技术。

我国跳水界在1975年引进了“压水花”技术,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出多种入水手型。经过实践和改进,运动员们逐渐倾向于采用双手相握、手掌分开的入水方式,这种方式不仅减轻了手掌受到的冲击力,还显著提高了压水花的效果。

全红婵和陈芋汐的成功,不仅归功于她们个人的努力和天赋,更得益于中国跳水队长期以来的技术创新和科学训练。通过不断探索和完善,中国跳水队在“压水花”技术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这也成为他们在国际赛场上的致胜法宝。

此次比赛的胜利,再次证明了中国跳水队的强大实力和卓越技术。未来,我们期待看到更多精彩的瞬间,见证中国跳水队在世界舞台上的辉煌成就。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文雀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360wq.com/index.php/post/486.html

分享给朋友:

““水花消失术”如约登场,全红婵和陈芋汐是怎么把水花“揉”没的?” 的相关文章

拉辟达斯超越台积电几乎没有任何一点希望?

拉辟达斯超越台积电几乎没有任何一点希望?

日本半导体产业能否借台积电东风翻身?近日,日本金融机关预测,2024年入境游将为日本带来7.3万亿日元的消费,较2023年增长近四成。然而,尽管旅游业繁荣,日本经济仍面临严重停滞。日本内阁府公布的国内总产值(GDP)第二次速报值显示,按年率计算为-2.9%。尽管这一数据未影响后续数日的股市,但日本经...

揭秘“速干”真相!速干衣是智商税还是黑科技?

揭秘“速干”真相!速干衣是智商税还是黑科技?

夏日必备?速干衣究竟是智商税还是黑科技?近日,随着夏季高温的到来,速干衣再次成为市场上的热销产品。然而,速干衣到底是智商税还是真正的黑科技?成为了消费者热议的话题。据悉,速干衣之所以能在短时间内迅速恢复干爽状态,主要是因为其采用了特殊的化纤面料。这种面料通过加大压力差或加入助剂的方式,使得汗水能够在...

让奥运会变得更绿、更平等、更可及,巴黎做了什么?

让奥运会变得更绿、更平等、更可及,巴黎做了什么?

巴黎奥运会: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完美融合巴黎奥运会开幕式以其独特的创意和精湛的表演赢得了全球观众的赞誉。此次开幕式不仅展示了法国丰富的历史和文化,还体现了现代科技的创新应用。从“刺客信条”蒙面火炬手在巴黎旧城区跑酷,到卢浮宫里胜利女神与断臂维纳斯的顾盼生姿,每一个细节都展现了法国文化的经典元素与现代...

不说再见的再见

不说再见的再见

人真的很少有机会正式告别吗?近日,一则关于告别的网络讨论引发了广泛共鸣。许多网友分享了自己生命中的分别和错过,尽管故事各不相同,但背后的情感却如出一辙——感伤。这不禁让人思考,为什么我们很少有机会正式告别?小时候,告别似乎很简单,和父母、老师、同学的每一次分别都带着再次相见的期待。然而,随着年龄的增...

低利率时代,谁还在借年化50%的“医美贷”?

低利率时代,谁还在借年化50%的“医美贷”?

低利率时代,谁还在借年化50%的“医美贷”?近日,钛媒体金融记者李婧滢报道,尽管当前存贷款利率持续下降,但医美贷市场依旧存在着高利率现象。根据艾媒咨询的数据,2022年我国医美市场规模已达4934亿元,预计到2025年将超过80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高达14.37%。伴随着医美市场的快速发展,各种“...

钱锺书与沈从文笔战始末

钱锺书与沈从文笔战始末

钱锺书与沈从文的“融冰之行”:一段文坛佳话近日,从清华大学档案馆获悉,上世纪50年代初期,著名学者钱锺书与夫人杨绛首次前往清华,拜访沈从文与张兆和夫妇,受到了热情款待。这次访问被杨绛称为“融冰之行”,背后有着一段有趣的缘由。原来,钱锺书曾撰文讽刺沈从文收集假古董,因此两人关系一度紧张。为了化解误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