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 > 正文内容

又起争议!乘扶梯要不要“左行右立”?科学解释来了

admin1年前 (2024-08-29)社会91

西安地铁不再提倡“左行右立”,安全与效率成新标准

又起争议!乘扶梯要不要“左行右立”?科学解释来了

近日,有西安网友反映,在部分地铁站台上,由于只设有电梯而未建楼梯,导致赶路的乘客在高峰时段被挡住了快速上楼的路径。对此,该网友提议,在没有楼梯只有电梯的地方,统一靠右站立,为赶时间的人留出左边的道路。

然而,8月24日,西安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明确表示,不提倡在运行的电扶梯上行走、奔跑,也不提倡“左行右立”的做法,并在电扶梯旁张贴了“自动扶梯使用安全须知”,提醒市民乘客安全乘坐电扶梯。西安地铁解释称,此举主要是出于安全考虑,以及避免设备故障的发生。

事实上,早在之前,成都地铁也曾收到类似的建议,但同样明确回应:不提倡“左行右立”。这一做法最早起源于1944年英国伦敦地铁,后成为国际惯例,被视为“衡量城市文明的一种重要标尺”。然而,近年来,“左行右立”暴露出诸多弊端和安全风险,运行效率也不高,因此国内外纷纷开始纠正这一观念。

例如,加拿大多伦多因每年有超过100人在自动扶梯上受伤,撤除了“左行右立”的标语;韩国首尔地铁站内也取消了这一规定;日本则在宣传“安全正确”的自动扶梯搭乘方式,主题是“自动扶梯,不要走,不要跑”。

在国内,北京、上海、广州、成都、南京等地的地铁运营方也不再提倡市民乘坐扶梯时“左行右立”。北京地铁自2018年起取消了自动扶梯“左行右立”的提示,并大力宣传引导乘客在乘梯时“站稳扶好”“注意脚下安全”。上海地铁在2019年发布了“新版自动扶梯乘梯须知”,取消了“左行右立”的倡导,新增了“禁止在乘扶梯时行走和奔跑”的规定。香港地铁近年来也不再倡导“左行右立”。

随着对安全和效率的重视,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推广新的乘梯理念,以确保乘客的安全和舒适。这些变化反映了城市公共交通管理理念的更新和进步。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文雀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360wq.com/index.php/post/3107.html

分享给朋友:

“又起争议!乘扶梯要不要“左行右立”?科学解释来了” 的相关文章

我们为什么普遍生活在不幸福的职场

我们为什么普遍生活在不幸福的职场

我们为什么普遍生活在不幸福的职场?近日,一篇探讨国内职场普遍不幸福的文章引起了广泛关注。文章深入剖析了职场不幸福的根源问题,并提出了构建幸福职场力的方法和工具。文章指出,当代年轻人普遍感到职场的压力和挣扎。作者以自身经历为例,讲述了在地铁上做出离职决定的那一刻,背部的物理疼痛随之消失的故事。这不仅反...

江南多地热成“火炉”,持续高温是否反常?专家分析

江南多地热成“火炉”,持续高温是否反常?专家分析

华东地区遭遇极端高温,多地气温打破历史纪录近日,华东地区持续遭受极端高温天气袭击,浙江、江苏、上海等地气温屡创新高,多地最高气温突破40℃。据气象部门统计,7个国家站的日最高气温已突破当地历史极值。未来几天,南方大范围高温天气仍将持续,江淮、江南、华南等地超10个省市的最高气温将达到37℃以上。江苏...

阿里国际将推出全球首个AI驱动的B2B搜索引擎

阿里国际将推出全球首个AI驱动的B2B搜索引擎

全球首个AI驱动的B2B搜索引擎即将亮相,阿里国际引领AI Search新赛道继OpenAI发布SearchGPT之后,阿里国际宣布将于今年9月推出全球首个AI驱动的B2B搜索引擎,再度点燃“AI Search”赛道。这款新产品专注于全球B2B电商,旨在为中小企业主提供更加直观和高效的采购体验。阿里...

医学与人生:生命、健康、疾苦与医学职业的选择

医学与人生:生命、健康、疾苦与医学职业的选择

医学的真谛:科学与人文的双重奏近日,一本新书《反弹琵琶:医学的现代性批判》引发了人们对医学本质的深刻思考。该书作者通过探讨医学与人生观的关系,揭示了医学不仅仅是科学技术的应用,更是人文关怀的体现。100年前,北京大学张君劢教授在清华大学的一场演讲中指出,科学无法解决人生观问题。他强调,科学与人生观是...

康定幸存者忆:刚跑上楼,泥石流就冲入了家中

康定幸存者忆:刚跑上楼,泥石流就冲入了家中

康定姑咱镇突发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12人遇难15人失联8月3日凌晨,四川省甘孜州康定市姑咱镇突发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截至8月6日10时,已造成12人遇难、15人失联。这场灾难不仅摧毁了民房、厂区和商店,还让许多家庭陷入了悲痛之中。当天凌晨3点多,小华(化名)被雨声惊醒,随后感受到房屋剧烈摇晃,泥石流...

为什么县中一定要有清北生

为什么县中一定要有清北生

全民教育焦虑的根源:高考制度与教育改革挑战近年来,中国全社会正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全民教育焦虑风暴。从孕期就开始规划孩子的教育路径,幼儿园时期便开始筛选“优秀”的孩子,家长们无不为孩子的未来操碎了心。然而,这场焦虑风暴的源头究竟在哪里?网民观点聚焦:高考制度的深层影响网络舆论场上,多数声音将矛头指向了...